《绝叫》——在旷谷黑暗中的静默嘶吼
初见《绝叫》,是看中了某网站的简介,其下的“悬疑”“推理”标签很是显眼。于是,一贯喜欢纸质书籍的我没有捱过快递的三日之期,在翻开屏幕下电子封面的一瞬间,我心道:“原来你是社会派。”
尽管如今的我看来这样粗糙地下定义肯定是不合适也不确切的。然而全书以一个“孤独死”的案件开篇,就像那些擅用叙述性诡计从而毫不吝啬地在引言就点明犯案者的自信作家一样,沾染了社会风气的无可奈何的现状就这样明明白白地展现,让你知道了谁终会逝去,从而避免了悲剧在全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然则随着情节被撰述推进着舒展开它的双臂,事情仿佛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人带着她的自述出现了,她娓娓道来着,如面对面讲述自己的人生。
我总是和人说,有些书你在开始读的时候会提起一口气,直到结局,再长长地将气吐成叹息。然而《绝叫》则是令你憋着一口气,当你阅读完最后一个字,那口气却吐不出了,只会成为沉郁的纠结,盘桓在头脑里,久久不去。或许对主角来说,她的生命没有反转,只有读者在思维的引导下被摆了一道,而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无法影响、无法施从的压力之中,主角在突破着压力和枷锁,艰难求存;而阅读的我们即使千般牵肠挂肚,也做不出半分无力的改变。我不想去点评贯穿全文的谜题和最终真相大白的精彩落幕,在我看来,这都不是本书最重要的。其中的对现实的批判也好,所表现出的精神也罢,都不如我们去经历一番被小说作品百般折磨的累,这是我认为在此间阅读的全过程里最适宜被感受的。
展开剩余49%《绝叫》有被改编后的同名影视作品,略微可惜的是电影所呈现的只有情节。画面尽管足以令人震撼,可文字能将感情渗透到骨缝之中,而不去扁平化那些冲击。2021年度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日本在15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20位。女性的生存压抑和性别枷锁或许是悲剧的一个因子,或许不是,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就现实所呈现的灵感,应当无私给予了本书大量的精华之处。社会派推理的优势无比地展现出来,所以在故事性上,小说能让人在大受震撼的同时,去思考一些高屋建瓴的问题,抑或仅仅坐着,不发表任何意见,学会安静地理解。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通常会先去满足较低的需求,再一层层向上,直到自我实现。书里的主角和现实中的我们都遵循着约定俗成的规则,有时会觉得压抑,但又偶尔能看到阳光试图冲破层层乌云。要学会嘶吼,即使无声。不可以安于现状,没有那么多“本应如此”,也没有所谓的“天生皆然”, 只要别停止希望,只要能不断向前,当然,只要不作恶,因为这是我们和虚构人物的迥异,也是人性在残酷背面的光辉。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文稿:姚孟非
编辑:卢文静
审发:窦卫红 余欢欢 顾秀娟
邮箱:yuedu@lib.ustc.edu.cn
发布于:北京市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